close

娃兒幾天前便開始在夜裡莫名的啼哭,
不是餓了,也不是該換尿布了。
想起一天凌晨令人不知所措的急診,
當下我只能燒起三炷香祈禱。



這確實跟我想像的不一樣,
自家孩子的啼哭,
無法像對待別人家的那樣,
聽若未聞!
只有一種莫名的揪心!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很怪異的情緒,在心裡發酵;
聽著歌,偶爾看幾頁小說,
這是連續一個月加班後的莫名失落,
這大概只說明了一件事,
我果然是工作狂!

友人說我太科學化的對待人際關係,
或許吧!
我只知道年紀越大,
為了隨時要面對外在的變化,
我也學會一套自我危機處理的SOP流程。

每一天,
我都還是邁步向前,
不論跨得多遠,
踏出多少步,
就是不斷的往前。
因為害怕死亡,
所以積極的活著。

承認「害怕」,是一件會讓人覺得輕鬆的事。
尤其當你曾經接近過死亡,
死亡的氣息會圍繞著你。

當你要不斷的進出醫院時,
你會對生命和未來感覺到恐慌和絕望。
坐著救護車的感覺,
無法止住不斷往身體外流的熱血,
血的氣息充滿在不只是血管以外的身體每一處。

當你在意識清醒時,
被輸血可以讓你在幾小時內感受一下當吸血鬼的感覺,
這是合法又正當「令人充滿熱血和活力感」最快的方式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我的母親和家人從沒有親眼見過我發病的時候,
當我第二次坐救護車時,
並不像第一次那樣恐慌,
只是那時的我還不知道我的身體是發生了什麼事情。
在長達至少兩、三年的歲月裡,
我不知道平均每半年一次的大量內出血是怎麼回事?
一次又一次的發生,
我也練就了一套自救的SOP流程,
就是一個人打電話叫計程車送我到指定的醫院,
但是總是檢查不出所以然,
而可怕的凝血錠其實根本起不了作用。
回到住處之後,
慘劇又會繼續發生,
結果只能再回到醫院,
然後在三更半夜把胡老師或廖助教給CALL到醫院。
於是,我也知道要替自己帶一本小說,
因為我得在急診室打點滴而那時間很漫長。

我應該感謝佳蓉學妹告訴我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優美環境,
讓我在一次急診時選擇到了那裡,
終於遇上為我解答的醫師。
直到我做完全套的內視鏡檢查,
包括胃鏡、大腸鏡、雙氣囊小腸鏡(自費2萬5)、膠囊內視鏡(自費4萬),
在這之前的電腦斷層、喝鋇劑照X光和超音波簡直就是小兒科。
之後幾乎每年要做一次小腸鏡加上胃鏡,
最痛苦的不是檢查的過程而是禁食加上喝瀉藥。
曾經讓我反胃吐到微血管破裂。
也因此讓我很討厭黑松沙士,
因為每次我都是配著它喝,
幸好還有可口可樂讓我感覺到美味。

我不知道是否要感覺到幸運,
因為切片檢驗機率只有5成的克隆氏症,
我沒有被驗出,
於是我不是「重大傷病患者」,
卻還是要持續服用特定的藥物,
我成了「疑似克隆氏症患者」,
每個月要拿著慢性處方僉回到台中拿藥,
然後三個月要看一次門診,
書籍陪伴我渡過這些漫長的等待。

因為全臺灣只有五家醫院有雙氣囊小腸鏡的設備(至少在三年前是這樣),
也因為我的醫生真的很好,
願意幫我負擔一次就要自費2萬5千元的小腸鏡檢查費用。
克隆氏症也算是罕見疾病,
我知道他需要我的檢體切片,
繼續做追蹤之外,
也是持續做醫療學術的研究,
只因為這種病到目前為止都無法根治,
我們只能得到一種答案叫做「先天免疫不全」。
也因為克隆氏症最常發生在20-40歲的成人,
所以也經常被誤診為胃出血或是大腸出血,
但偏偏它的好發位置經常是小腸末端。
那叫做胃鏡和大腸鏡都檢查不到的地方,
而且也是健保和我的終生醫療險都不給付的疾病檢查。

不過唯一慶幸的是,
我已經兩年沒有發作了,
但是最近一年的檢查仍然顯示我的傷口還在(所以我腹痛時就會緊張),
我的藥量還是比以前低很多。

只是我已經有將近三個月沒有服藥了......
看樣子,該是回去看看台中,也給醫生看看的時候了!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vien 的頭像
    evien

    書畫琴棋詩酒花,柴米油鹽醬醋茶

    evi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