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芳陪我回診,結果雖如預期不上不下,但也不是什麼太糟的情況。
親手贈送了芳上週才拿到的新書,是碩士論文改寫的。
殊不知擅於攝影的她,快手腳的拍下照片上傳分享。
這本書是集合許多人的祝福和支持才能完成的,
由於時間匆促,加上每一本我分送出去的贈書詞都是獨一無二親手寫的,
因此現在還有許多「應該」收到拙作的親友長輩,還沒有拿到書。
也因為這本書是縣府文化局的出版品,
例行性的他們將在下個月和其他兩位先進的作品,一起舉辦新書發表會。
所以在此,先將本書的部分內容分享出來,
以表我對於曾經協助過我的人,無上的謝意。
也許有我疏漏的對象,但點滴之恩,將當湧泉以報。
謹以本書獻給我的母親
一位辛勤樸實的客家婦女-詹菊蘭女士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在這段探尋歷史的過程中,文獻是最真誠的陪伴。而我所要
追求的始終都是「最接近真相的過去」。因此,這裡面沒有
所謂的家醜或是瘡疤,有的只是對那個時代人們的尊敬。
因為有他們,所以才有今天的我們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自序
本書撰寫的背後動機,脫離不了我成長和學習的那個年代。我出生
於民國68 年(1979 年),因此我又被稱為六年級後段班。那一年年初,
中美斷交、中正國際機場(現更名為桃園國際機場)啟用,年底發生了
美麗島事件;國際大事也不少,柴契爾夫人(Margaret Hilda Thatcher,
1925.10.13-2013.4.8),在那一年成為英國第一位,亦是至今唯一的女首相;
12 月24 日,聖誕節之日,亦是我出生的那一天,西歐聯盟首次成功發射
「亞利安系列運載火箭(Ariane)」。
在我的記憶裡,我曾在所謂的老三台時代,在電視機前看過前總統蔣
經國先生的喪禮實況轉播,又想起小學時經過蔣公銅像得行禮這回事,當
時的我的確很能接受大中華文化的洗禮。後來,我考上了第一志願新竹女
中,只是在美麗島事件過了十幾個年頭之後,當時我們使用的部編版教科
書裡,關於「臺灣」所佔的份量,仍然還是只有1/30 的篇幅。
之後,我以第一志願考取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,不是因為興趣或前途,
只是因為不想離開家鄉。即使不斷在大學四年裡選修喜愛的文史課,我還
是和歷史學有一段不小的距離。畢業之後,我毅然決定踏上學習歷史的道
路,這時我才真正接觸到所謂的「臺灣史」。在這期間,就讀交通大學時
期教授過我數堂通識課的曾華璧教授(現為長庚大學專任特聘教授),給
予我在研究計畫上的專業指導,讓我逐漸開始學習真正的歷史學書寫和研
究方法。另一個契機則是逢甲大學的胡志佳教授(現為國立勤益科技大學
人文創意學院院長),對於一個只在考試時有過兩面之緣的我,在瞭解我
的境況之後,毫不猶豫的給我南下工作的機會,以便我可以透過先修課程,
進一步準備我隔年的考試。
考上研究所之後,這時也才發現原來臺灣史研究很早就在本土萌芽
深耕了。在尋找碩士論文的主題時,便希望能針對父祖的故鄉進行研究。
在指導教授陳哲三老師的引領下,我也開始對於戰前遺留下來的契約文書
(亦稱古文書)產生興趣,一篇與先祖有關的契約文書開啟了我撰寫碩士
論文的契機,亦即是本書的前身。畢業後,碩論有幸得到97 年行政院客
家委員會客家研究博碩士論文七萬元的獎助,謹在此致上謝意。
然而,要將一本學位論文出版成為既保有原來的學術本質,又是可
以讓社會大眾普遍接受的鄉土史讀物,確實需要重新花費一些功夫來做修
正。首先,在主編黃卓權老師的提點之下,筆者才發現書的命名即是一門
學問,最後順利定名為《從隘庄到茶鄉:新竹峨眉地區的拓墾與社會發展
(1834-1911)》,兼有主副標就是希望能顧全學術研究的本質和提高書籍
的普極度與可閱性。內容方面,在時間和能力的侷限之下,我採取了折衷
的方式,先將論文的研究回顧改成了緒論。原先學術史的陳述方法,也許
對一般讀者相對而言是枯燥的,但對於本書而言,卻是另一種精髓所在,
也是本書能略盡貢獻之處。我亦遵從文化局與審查委員的建議,增加圖版。
圖版使用了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與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的典藏,特別感謝前
者分毫未取,提供阮囊羞澀的我使用這批珍貴的檔案;後者,雖是有償提
供學術研究使用,幸好尚在可負擔範圍之內。在此,我希望這「使用者付
費」的金源,可使檔案典藏和推廣利用的議題,能夠持續被關注與重視。
本書部分章節曾分別發表於會議或期刊中,內容於成書之際亦略有修改,
如仍有未盡之處,敬請各方先進不吝指教。
本書可以順利出版,除了承蒙前述諸位師長指導之外,母校逢甲大學
的助教和所友們,更是在我的日常生活與課業學習中,給予我極大的支持
與鼓勵。謝夏瑩助教、廖盈宣助教、曹文琦女士、周健麗女士、譚靜芳助
教,以及升元、朝凱、宏欣、佳蓉、家佳、祐成、閎仁、志宏、宥蓁和曉
君等學友們。特別感謝逢甲張志相老師在古文書方面的指導與分享。
本書的主編黃卓權老師亦在過去的多次投稿中,給我「震撼教育」,
讓我對鄉土史的研究更加謹慎;黃老師於百忙中多次撥冗指教,不吝分享
多年的寶貴經驗,更為本書提供照片,使圖版更臻完善。編輯本書時所展
現的專業和嚴謹態度,亦使我更加感佩。此外,更要感謝新竹縣政府文化
局能夠出版本書,在這行政作業的往返之中,文化局的彭懷逸女士與廖胤
呈先生,盡責、專業與和善的態度,總讓我感到親切和溫暖。
在此,我要特別感謝慈藹如父的陳哲三教授,是他教授我檔案史料的
豐富知識,也是他傳授我歷史研究的題材俯拾皆是,讓我從此對檔案文獻
充滿濃厚的興趣,樂此不疲。如師如母的胡志佳老師,是我出門在外,遭
逢人生挫折與病痛時,徹夜守護著我,永遠給我鼓勵,也不吝惜給我當頭
棒喝,至今仍是我的精神支柱;相識已超過十年的曾華璧老師,在我學業
和工作上,直到現在都還持續支持著我。
我的摯友們,冰山美人卻最瞭解我的其芳,近來升格為人母的嘉馨;
興趣和我相差十萬八千里,卻打從大學畢業至今依然保持熱絡聯繫、業已
成為人妻的郁珩和她的家人。以及,我最親愛的阿姨詹貴蘭女士一家人,
從我十歲父逝之後,始終都是我們一家人的溫暖和依靠。
本書要獻給我最敬愛的母親──詹菊蘭女士,33 歲那一年她成了寡
婦,獨立撫養我和小弟,至今已過了20 幾個年頭。她現在已經有個可愛
的小孫女了,每天帶給她歡笑,享受天倫之樂;也許在本書出版之際,她
又將再多添一個孫兒。不過帶孫的辛苦也沒能澆熄她對自己的要求,她依
然堅持要工作到65 歲才退休。
我不是一個堅強的人,但是因為有堅強的母親、因為有您們,所以今
天能夠在此說出感謝的話,也讓您們感受到我的心意。謝謝您們!
吳憶雯 書于振興宅
- Jan 18 Sat 2014 00:04
感恩過去的2013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